报告反映,“80后”“90后”正成为家长主体米乐m6,90.5%的静安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和对儿童教育的投入,更为认同父母共担养育责任。
调研成果显示,家长最为认可的指导方式依次是学校教师指导、静安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微信订阅号、区家庭教育大讲堂,分别占比 45.2%、34.3%和 31.6%米乐m6。同时,家长在调查中也表示对案例学习、家长分享、体验式培训都愿意积极尝试。就指导内容而言,家校合作、亲子沟通、亲子阅读以及儿童心理健康成为了当前最为核心的指导方向。其中,家校合作与亲子沟通/亲子关系指导量均值达到了63.3(总分为100)。特别是在初高中阶段,针对青春期教育以及生涯规划/高考志愿填报/就业指导等内容也备受关注,均值分别达到55.3和51.3。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静安家庭教育指导正积极适应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从整体上的粗放型指导逐渐转变为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同时,家长迫切希望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渴望获得更多个性化、适龄化、多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并期望这些指导能够紧密贴合孩子的个性特点,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以及便捷的学习参与方式。
学校是父母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阵地,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力量,米乐m6教师需将提升一系列实用性技能作为首要需求,如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米乐m6家校合作的多样化途径等,切实做到多元化、个性化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本次调查显示,品行习惯(47.3%)、亲子沟通或亲子关系(41.8%)和家校合作(39.2%)分别位列教师与家长沟通内容的前三。这不仅反映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也折射出家庭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从沟通场景来看,教师联系家长大多以“负面信息”为主要内容。比如,孩子身体不适(58.9%)、需要家长参与活动(56.9%);其次是孩子学习有明显退步(34.1%)、孩子情绪不稳定/表现异常(32.3%)……总体而言,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在校生活始终关注,并希望家长及时同步教育,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加剧部分家长的养育焦虑与失能感,尤其对于缺乏养育技能或方法的家长米乐m6,更容易将压力直接传递给子女,导致孩子最终成为成年人负面情绪的承接者。调研还显示,作为学生和家长身边的家庭教育指导者,64.8%的教师认同“参与家校合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同时也有40.2%的教师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确让教师增加了不少负担”,另外还有56.3%的教师认为“很难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如何鼓励教师适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拥抱家校合作,区、校两级部门应积极回应“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个性化的指导”“适合孩子的年龄”等需求。同时,也要从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可持续化发展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相应的培训及活动。
据悉,此次调研遵循分层抽样原则,横跨静安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各教育阶段,广泛触及家庭与教师群体,不仅深刻挖掘了家长与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领域的现状脉络与迫切需求,还聆听了学生对于家校融合生活的真切心声与感受。米乐m6
此外,静安数字家校平台还迎来了扩容,其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幼儿园至初中全学段,覆盖了8.1万名用户,惠及区内172所中小幼学校。数字化平台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及赋能生涯教育的实践成果也在现场进行展示,体现了平台对家长多元化、便捷性家庭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