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级水利部门以建立市场机制、创新管理模式、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建设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规范项目代建管理。水利部印发《关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基层管理力量,实现专业化的项目管理,保障水利工程代建项目规范开展和顺利实施。
二是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明确质量分级监督责任,建立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制度,组织开展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直接纳入国务院对省级政府的质量考核体系,所占分值由2014-2015年度的3%提高到当前的6%。大力推行工程实体质量第三方检测和县级质量监督机构建设,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督全覆盖。
三是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水利部及时印发《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建立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常性自查、流域机构全面检查、水利部重点抽查的三级督导检查工作机制,采取“一省一单”等方式,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印发了《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巡查实施细则》,开展质量监督巡查工作,规范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行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四是深入研究创新水利工程建设太欣新材料科技管理模式。按照国务院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统一部署,研究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招标投标、建设太欣新材料科技监理、合同管理、竣工验收的规章制度,继续推广中小型水利工程集中建设管理模式,因地制宜推行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招标、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太欣新材料科技,实行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深入推进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为确保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改进招投标监管方式。大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交易,据2017年一季度的统计来看,水利建设招标项目进场交易率达98.37%。积极推动水利建设项目电子招标投标,促进水利建设招标投标公开公正、阳光透明。
二是积极构建激励惩戒机制。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加大信息公开,积极构建水利建设市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健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档案,公开92万余条市场主体信息,其中从业单位9875家,从业人员68.7万人,发布不良行为记录407条。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8部委联合印发《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与最高人民法院等9部委联合印发《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通知》,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等5部委联合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与有关部委联合印发房地产领域、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等相关失信责任主体、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等实施联合惩戒的多个合作备忘录。
三是组织开展信用评价。印发《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评价、自愿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和购买服务方式,组织开展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机械制造、招标代理和质量检测等8类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加大信用信息应用力度,作为市场准入、资质(太欣新材料科技资格)管理、招标投标的重要依据。
四是规范市场监管。着力清除市场壁垒,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监管。印发《水利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暂行办法》太欣新材料科技,建立健全水利建设项目监督太欣新材料科技、制约机制,有效防范各种风险,推动水利建设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印发《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水利建设市场正常秩序的实施意见》,着力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继续巩固深化国有水管单位改革。各地在巩固历年改革成果基础上,分类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积极探索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水平。2016年全国13239个水管单位共落实两项经费234.9亿元,较改革前翻了一番。
二是以工程确权为核心,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2013年以来,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部署,指导督促各地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实施方案,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结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
三是创新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探索物业化等新型管护模式。督促指导地方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集约管理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行“以大代小、小小联合、委托管理”等集约化管理模式。目前,全国已有879万处小型水利工程明确了管理模式,其中,386万处由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管理,95万处工程组建了管理单位管理,65万处工程委托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或专业化管理机构管理,333万处工程实行承包、租赁、拍卖及股份合作等社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