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年龄段人群的终身学习服务,是上海“五个新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城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之一。当前,这些区域的终身学习资源存量几何?有哪些规划项目和愿景?如何构建大学与社区学习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在此,五个新城的相关主管部门为我们勾勒了区域终身发展的“实景”和“蓝图”。期待“五个新城”早日成长为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宜学”高地。 ——上海终身
嘉定拥有800多年的建县史,素有“教化嘉定”之称。嘉定新城规划常住人口70万,规划面积161.7平方公里。嘉定区着力打造有质量、有温度、充满活力、泛在可及的新城终身服务设施和资源。目前,嘉定新城拥有1所成人教育学院、2所区老年大学、8所成人学校,还创建了“同心园工程师学堂”和“市民365课堂”两个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智慧生活大篷车”等7个上海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以及“环城水岸”“拾味南翔”“远香步道”等3条市级人文行走线路。
“学哉嘉定”数字课堂是嘉定终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探索。该项目统整了师资、课程、经费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功能,融合了智慧学习场景。“我嘉·邻里中心”打造了标准化数字课堂,联动社会学习点、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等优质课程和体验项目,同步上线“随申办——嘉定区旗舰店”。截至2024年3月,嘉定已建成42个“学哉嘉定”数字课堂,开设数字、非遗、艺术、养生、科普等类型课程170余门,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学习。
2023年,嘉定新城老年大学建成开班。学校以数字化、特色化为建设目标,重点打造智慧教室和智慧场景,搭建客厅智慧体验区域,配备VR体验设备终端等,将教学与体验融于一体。学校设立“智慧学习日”米乐m6登录入口,向市民免费提供智慧出行、智慧就医、智慧购物、短视频制作等32门各类特色课程。
2023年11月10日,嘉定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成立上海开放大学汽车产业学院,整合校政企三方优势资源,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学院依托汽车城产业园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通过与区内头部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紧密合作,为全国车企在岗员工和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提供技能培训,打造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平台。
嘉定新城终身教育将持续构建“教化嘉定”新生态,打造更加包容多元的发展格局,为实现嘉定新城建设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嘉定区教育局供稿)
“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常住人口规模55万;至2035年,青浦新城常住人口总量将达80万,总用地面积91.1平方公里。近年来,围绕新城建设任务,青浦区终身教育聚焦“幸福温暖家”目标,着力提升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品质。
青浦积极推进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优质校建设。区教育部门大力开展教师队伍赋能行动,组织区级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组建“信息技术”“市民文明素养”“生命与健康”“艺术与人文”“农作物栽培”等5个区级教研组,扎实推进实验项目攻坚。青浦持续开展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组建核心研修团队打造模块化、系列化资源清单,将百场精品讲座派送到村居学习点位,探索智能化、体验式学习场景建设,助力老年人群跨越数字鸿沟。青浦终身教育主动融入区域“幸福社区”建设,与街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联合打造嵌入式基层学习点,织密15分钟社区学习圈,280多个居村委学习点遍布村村落落,400多个市民学习团队尽享幸福课程。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布局。青浦区政府规划在新城创建一座“3+X”市民终身学习中心。“3”即功能相对固定的原开放大学和社区学院,以及建设中的第二老年大学;“X”指在学习中心建设功能灵活的智能化、生活化、体验式学习空间。
二是探索办学主体的集团化建设。以区社区学院为业务龙头,新城与毗邻乡镇成校组成5个街镇成人教育集团,延展若干村(居)社会学习点,强化优质资源配置,夯实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
三是以项目化赋能社区治理。青浦区将以“温暖家”治理学院实体化运作为契机,打造由社区党校、成人学校、居村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组成的治理赋能新平台米乐m6登录入口,培养社区治理能人、达人,探索“社区教育融入幸福社区2.0建设青浦模式”。(青浦区教育局供稿)
松江新城规划区域东至铁路金山支线,南至申嘉湖高速,西至绕城高速,北至辰花路—卖新公路,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1.22万,到2035年达到约110万。在终身教育设施方面,松江新城区域内现有1所区级社区学院、1所区级老年大学、6所街镇社区学校、2个老年大学教学点。
松江终身教育响应区政府建设“人民向往之城”发展目标,将目光瞄准助推城市软实力提升上,开启新的发展之路。围绕“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目标,打造以“人文松江”为主题的终身教育品牌矩阵。
相关重点工作包括:建立“乡村茶馆课堂”“庭院课堂”“睦邻课堂”等就近便捷的学习场所;扩增老年教育场所,在新城西部地区新办上海云间老年大学,满足新城西南片区及南部大居老年市民的学习需求;以松江开大和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一体化运行为契机,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实施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双元制培训计划,提升在岗人员学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好对接、服务G60科创走廊建设。
在推进新城终身教育工作中,松江区政府职能部门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以“构建15分钟社区学习圈”为例,为有效缓解松江新城终身教育资源紧张局面,区教育局联合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借助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开展了“构建松江区‘15分钟学习圈’”人民建议主题征集活动,共收到人民建议55条,其中包括“利用小区会议室等场所建设学习点”“择优选聘兼职教师”“在社区中培育志愿者”等一批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市民建议。
面向未来,松江新城终身教育将继续挖掘和弘扬松江作为“上海之根”的文化特质,聚焦新城发展定位,满足新城市民学习需求,培育松江新城建设新亮点。
奉贤新城规划面积68.91平方公里,2022年底常住人口41.42万人,至2035年,新城人口规模将达94万。近年来,奉贤新城坚持以全民终身学习厚实今天,以学习型社会定义明天,遵循“贤美人文品质向着未来”的建设思路,着力打造市民终身学习新生态。
奉贤区委聚焦精神之美、家庭之美、行为之美、文化之美、产业之美、环境之美的全域“六美”美育,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市民终身学习美育修身。依托学校、文体场馆、党建和文明实践站点等资源,全区建立市民学习修身基地1400多个,各类学习社团2000多个,形成了“言子书院东方美学、步履青溪人文行走”等一批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奉贤区教育、民政等部门发挥社区学院、老年大学、街镇老年学校及居村学习点的作用,为全区424家乡村互助养老的睦邻“四堂间”配送乡村建设、科学养生、权益保护、文化娱乐等方面课程,以“嘎三胡”、讲故事等形式,开启养教结合新模式。全区各街镇开展居村老年数字教育现场活动2000余场,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现代数智化生活。区教育局、妇联等以“互联网+”为手段,建立区域数字家长学校平台。平台覆盖全区155所中小幼学校,已开发并推送课程1135个,家长点击总量超689万次,家长咨询1930条,平台回应1899条。区教育、工会、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联动、资源共享,依托区社区学院,持续开展体现奉贤“贤美”城区精神的企业职工培训。全区共建立企业职工学校46所、教学点1003个、车间(班组)课堂5600多个。贤美职培建有配套视频课程211个、视频微课948个,年均培训23.1万人次。贤美职培还在区域骨干企业推行了“双元制”培训模式。
奉贤新城终身教育事业将立足服务好奉贤新城高品质发展,新增老年大学1所,理顺新城内街镇社区(老年)学校管理机制,推动区域终身教育资源集成融合,建设若干符合新城重点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在职人员示范、特色培训项目,引导各级各类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提升专业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奉贤区教育局供稿)
南汇新城区域覆盖临港新片区主城区,包括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泥城镇、书院镇、万祥镇和奉贤区四团镇、海湾镇部分区域,总面积343平方公里。近年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坚持从教育供给侧改革出发,积极搭建优质教育资源供需平台,成立了教育发展联盟,统筹协调新城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质资源,为社区居民、青少年等人群提供人文、艺术、科技等各类终身教育资源,打造“临港大学堂”教育品牌,促进市民终身学习。
目前,新片区已成立11家“临港大学堂”科创教育基地,包括生命蓝湾展示厅、科大讯飞(临港)人工智能体验馆、临港新片区流程科技创新平台、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上海云骥跃动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汽乘用车公司数字化智能汽车展厅、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GIGA博物馆等机构。区域内高校积极推动教育资源和科创资源联动开放,为辖区内少儿开设公益性科技创新课程、夏令营和实践课堂,进一步丰富了临港新片区的社会教育资源。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正加快推进新城老年大学建设开办,校舍面积约3000平方米,结合南汇新城镇芦潮港社区文教中心二期项目功能改造,增设社区(老年)教育学习空间2000平方米,计划2024年启动装修工程。南汇新城正在加快推进临港少年宫建设,融合国内外STEAM教育资源,积极研发精品特色课程,打造具有科创特色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同时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需求,支持5所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专业和产教融合基地,促进在职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临港新片区教育发展联盟将着力创新区域教育治理体制机制,加强资源融合,提升服务能级,将联盟建设成服务新城全人群的终身教育平台。米乐m6登录入口米乐m6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