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登录入口米乐m6登录入口米乐m6登录入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情、有朝气,他们活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哪里有新闻,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记者。11月8日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佛山传媒集团、珠江时报社分别举行2021年中国记者节工作交流会。
交流会上,一批新闻工作者代表分别分享自己的新闻故事和感悟。无论媒体发展趋势如何、渠道如何增多,每个记者都在逐梦星辰大海。
人物故事:自大学毕业进入报社,蓝志中先后做过跑线记者、突发新闻记者、深度报道记者、14年的夜班编辑。26年的新闻生涯,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4年“守着一张报纸,看着全城睡去”的编辑岁月,以及参加抗疫报道的日子。
2020年1月,恰逢新冠疫情暴发,整个抗疫高峰期间,他带领团队放弃了全部休假,60天策划采写了27篇战疫观察报道,其中15篇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2021年5月27日,南海本土疫情暴发,当晚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他带领团队连夜深入现场采访,直到凌晨4点多,并率先在同城媒体报道直击核酸检测。《南海:不眠之夜星光照亮黎明》稿件和视频,在佛山+点击量均突破10万+。
新闻之路是一条考量责任与道德的如履薄冰之路,更是一条用信念去践行使命的神圣之路。在这条通向新闻理想之路的26年里,我从未离开,一直坚定信念、坚守责任、坚持热爱:用责任记录城市发展,用信念传播人间温暖,用热爱书写城市梦想。我想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也照亮这个世界。”
人物故事:作为一名员、摄影记者、摄影部门带头人,方智恒努力推动珠江时报融媒采访中心摄影工作室全员转型,确立以佛山+为传播主平台,为推动采编主力军全面挺进互联网主战场,在图片、短视频项目多样化、栏目化、品牌化方向做出有益探索。
他带头冲锋,积极参与第一线“战疫”采访,深入采访发热门诊、首例重症新冠患者出院等;带领摄影工作室拍摄制作20条“百年记忆·红色南海”系列短视频,以“短平快”的形式推动党史学习“燃”起来;精心打造《时报映像》视频号,截至10月21日,已制作刊发短视频112条,其中88条为新闻短视频。
全媒体时代,各个细分领域面临着融媒转型。深处转型大潮中,摄影记者不可否认地相对式微了,如果摄影不会视频,摄影不会航拍,不会写文字、不会表达……还留在传统单一拍图的“舒适区”原地踏步就落后了。勤奋、耐心、坚持、敏锐、热血这些“老派”摄影记者跑街必备的品质,我愿这些永远不会过时。
人物故事:王崇人从事新闻工作33年,始终在采编一线辛勤耕耘,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30多年,算是老新闻工作者,却始终以新闻新兵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把该干的工作干好。为了帮助年轻记者提高稿件质量,他经常从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收集有参考价值的稿件,通过微信转发给记者学习。
为了做好报纸编辑工作,他也一直没有放松业务学习,每天坚持抽出时间,利用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等新闻客户端,了解时事政治动向,学习新的新闻理念,淬炼新闻采编技巧。
去年,纸媒出版中心推出纸媒触网攻坚项目,他主要负责“每日看点”手机海报的编辑工作。手机海报一天一张,坚持下来实属不易。经过努力,参与编辑的手机海报,基本达到了“形式新颖、视觉突出、创意不断、宣传准确”的策划目标,该项目获佛山传媒新闻奖。
我们不能改变新闻的属性,但可以保持对新闻的态度。我们不能倒拨岁月的时针,但可以追求一种情趣,保持一种情怀。对于新闻这一行而言,热爱、坚守固然重要,但情趣、情怀亦不可缺失。做一个有情趣有情怀的新闻人,会让繁琐的编辑工作变得轻松,会在删删改改、字斟句酌中发现小鹿般的灵动、山花样的烂漫……
人物故事:陈为彬从2014年一毕业就进入珠江时报,7年在编辑部的日子,他发现了工作的三重境界,那就是必须要控得住脾气、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期间获得了一些奖励,例如今年与同事一起获得了广东省新闻奖二等奖。这些年来,他也逐渐摸透了一些老记者的行文套路,在编稿上也杂糅百家形成了自己的套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认为新闻编辑就是要坚持老黄牛精神,不断破浪前行。
编辑的工作非常纯粹,就是搞搞文字。只要持续地干活、不断地努力,就会有回报。我永远相信四个字:天道酬勤。
人物故事:出生于1996年的郑慧苗是典型的“Z世代”。2020年,她加入珠江时报后,积极探索融媒转型,结合时政民生热点与各部门合作策划记者体验类视频选题米乐m6登录入口。如《为南海“气质”做“体检”!南海Girl带你体验环境监测人的一天》,让人们感受守护绿水青山的南海力量;《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采用文字专题+记者体验视频+图集,丰富报道形式;《南海“老有所养”的幸福答案》带市民了解在南海养老的幸福。
现在,她已成为珠江时报品牌栏目《南海Girl》的主要成员,将该栏目从最初的一个月一期,稳定到现在的每周一期。直至目前,南海girl栏目已制作视频报道65条,仅佛山+总阅读量就超100万,多条视频成为10万+爆款产品,在珠江时报、时报映像视频号及珠江时报、南海家书微信公众号发布。节目在网络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为传统媒体做好体验式报道、主题主线报道,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
我的梦想是,希望可以像动画片主人公马丁一样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而记者,是我在有限的高度里,能最无限地接触世界的渠道。通过这些体验、采访,我收获了更广更高的视野,能以更多的视角去了解世界,去思考和审视一些事情。如今从业3年,我见证、记录、报道了很多新闻。通过镜头、网络、报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递给很多素未谋面的观众,更让我意识到了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物故事:2020年10月加入珠江时报后,张志成就在创意传播中心视频部采编岗位工作,前后参与过《丈量》《二十四节气》和南海政协《委员聚焦》等栏目的拍摄制作。
2021年5月份,报社与南海卫健局策划制作5·12护士节MV。他作为MV的编导,克服了时间短、区域广的困难,组织人员在两三天内完成多处疫苗接种点的拍摄,最终MV《微微的光》顺利推出。
还记得在6、7月份,广佛地区新冠疫情出现反复的时候,第一次进入封闭、封控社区采访拍摄,看到医护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付出后,他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记者,那份冲在一线的使命感。
作为记者,要保持良好的新闻触觉,积极思考,主动策划,也要了解自己团队人员的特长,一个质量高、传播效果好的视频,从策划到协调、拍摄,到后期包装,都离不开每一环的出色发挥。所以我认为,做记者就是不断地跟人打交道,不要给自己设限,这些都会成为自己一路成长的“财富”。
人物故事:吴泳大学毕业后来到珠江时报参加工作,基本是在镇街基层一线年来的工作是对这个职业不断加深认识的历程。他有时候也会感叹,文字的力量,再加上平台赋予的“桥梁”作用,有时候确实能转换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此前曾与同事收到一户家庭求助,5岁小女孩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亟需30万元进行手术。他和同事到他们家了解详细情况,陪同前往省、市儿童医院做检查,推出多篇详细跟踪报道,面向社会募捐,得到八方援助,最终小女孩如愿被送上手术台。
作为记者,我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社会“横切面”,能体验到不同的世间百态,用文字用声音用图像用画面为这个时代发展做注脚。同时米乐m6登录入口,我们更需要将一份责任扛在肩头,写出最客观最朴实的文字,才能不负记者二字。
人物故事:今年已经是黄婷度过的第七个记者节,都说“七年之痒”,但大大的热爱终究战胜了小小的骚动。作为一名跟过两年多扶贫线的记者,她曾经深入到大凉山、云浮等脱贫攻坚一线,用文字见证和记录了南海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工作。
最让黄婷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去凉山州的清水村,当时这个村子还特别穷。后来,佛山工作组帮扶后,当地建起了新房子。2020年6月,时隔一年再去的时候,村民已经搬进了新房子。当时看到一幢幢崭新的住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村民们悠闲地坐在家门口聊天,不远处还有新建的幼儿园、小学,小朋友在里面认真读书,黄婷特别感慨,深刻感觉自己也是这个新村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我觉得“参与感”是媒体工作者的,能切身感受这个时代的心跳。做记者这七年,我也时常会有危机感。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仅仅写好一篇稿子是不够的,更快更好更多形式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才是新时代全媒体记者该具备的素质。也正因为这样的危机感,让我更热爱这个职业,迫使自己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带来的是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