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2日电(倜秀 谢梦圆)“溯时·源起 陆家嘴太古源百年滨江品鉴会”近日在上海陆家嘴太古源接待中心启幕。这场以“历史与未来”为经纬的活动,通过影像展、专家论坛与沉浸式策展,向公众呈现了一座工业遗产如何蜕变为滨江生活新地标,也为中国城市更新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新范本。
“溯时·源起”的多媒体影像展呈现了滨江工业遗产的百年脉络:斑驳的码头旧照、泛黄的粮仓图纸、黑白胶片中繁忙的货轮剪影……
“这片土地曾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缩影。”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习侯实博士介绍,始建于20世纪初的太古码头,是上海开埠后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与之毗邻的粮仓筒仓群,则以恢弘的混凝土巨构见证着半个多世纪的粮食储运史。影像中,锈蚀的传送带、斑驳的砖墙与往来如织的工人,凝固成一段“钢铁与汗水”交织的城市记忆。
伴随城市产业更迭,这片曾象征工业荣光的土地逐渐沉寂,直到陆家嘴集团与太古地产携手以“陆家嘴太古源”为核心展开城市更新的新蓝图,以国际先进水岸生活为蓝本,结合国际高端商业运营的丰富经验,缔造约54万方陆家嘴滨江“惟一滨江综合体”,充分发挥一线临江优势,涵盖米乐m6滨水豪宅社区、国际商业空间和文化活动米乐m6空间,让历史、人文、时尚、生活在此高度融合,使这片滨江岸线的命运迎来转机。
陆家嘴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东袤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越直言:“我们以陆家嘴太古源为笔,在这里续写滨江发展的璀璨篇章 。”
城市规划、历史保护与商业运营领域的学者随后展开了关于“工业遗产何去何从”的专家论坛,一张张未来规划图揭示着改造理念:筒仓群的混凝土立面与玻璃幕墙形成时空对话,码头遗迹被转化为开放的公共空间,商业动线与历史建筑肌理彼此交融。
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副秘书长王曙光强调:“工业遗产的更新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要在保护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让历史痕迹成为当代生活的背景,才是可持续的再生。”陆家嘴太古源东区是上海市重要的待开发文化资产,对标伦敦巴特西发电站和泰特美术馆,把工业遗产和现代设计完美融合。业态功能丰富,不仅有河滨商业、办公、高端精品酒店和滨江餐饮等业态,且计划引入多样文化设施。
太古地产住宅业务董事杜伟业进一步讲述了项目的发展愿景:“太古集团曾在这里发展船务业务,将让项目成为城市更新的一个绝佳案例。为这些老建筑想象新概念、打造新体验、赋予新意义米乐m6,它们很可能被焕新为商业、零售及文化艺术等体验式用途”。
在活动尾声的鸡尾酒会上,一杯以“潮汐”为灵感的特调饮品成为点睛之笔米乐m6,让人联想起黄浦江的粼粼波光与筒仓砖石的岁月质感。这种将历史符号转化为体验细节的巧思,恰是陆家嘴太古源商业逻辑的缩影——用当代语言重构工业遗产的当代价值。
尽管具体业态尚未公开,但项目释放的愿景已够动人,不仅是东区的艺术盛会与创意融合,西区也将成为滨江生活的缤纷场域。西区总建筑面积约39.5万平方米,包含11栋378户大平层住宅、2栋办公楼约5万平方米、商业约6.2万米乐m6平方米。其中商业定位为“高端生活方式”购物中心,将引入逾130家高端及精选生活方式类品牌商户,满足高消费能力家庭对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