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您好,欢迎访问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网站!
米乐m6学校文化建设不能知行脱节
2024-11-11 阅读

  石室中学校园内,学生在镌刻有历代文人追思文翁和石室的诗文碑林旁读书。学校供图

  学校文化是属于学校的独特气质,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其所包含的精神内容应该被师生广为接受并内化成相应的思想行为。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打造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本刊特邀请专家、校长对此进行探讨,敬请关注。——编者

  学校文化具有思想引领、行为导向、陶冶激励、启迪智慧、规范约束、诊断调节、团结凝聚等功能,既是学校办学的关键,也是学生成长的灵魂。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长期性、全面性、深刻性和潜在性等特点,因此“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校长办学治校的重要策略。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不少学校文化建设都存在知行脱节、浮于表面的问题,很难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力量。学校要解决好文化育人中“浮”的问题,让学校文化滋养和丰盈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成为学生全面成长和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学校文化育人中“浮”的问题,主要是指学校文化停留在口号、主张、标语等言语化层面,未深入到信条、准则和行动等实践层面,出现知行脱节、知行不一、知行相悖等问题现象。这使得文化如同浮萍一样没有扎根,大大损伤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教育力。因此,文化育人需要找准问题根源,对症施策。当下,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传承不足。曾到一所学校进行办学指导,我询问学校的校训是什么,在场干部一下反应不过来,说不清楚。突然,一位干部说道:“就在初中部大楼的后面,那是上任校长提出的,现在都没怎么讲了。”听闻此言,我深感诧异,难道是内容不好吗?所以我特地实地查看。校训铭石上,“志、米乐m6勇、严、群”4个隶书大字依稀可见。我认为这个校训本身是非常好的,但因为校长的更迭而被弃之不用,实在可惜。令人遗憾的是,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

  层级落差。在某所学校组织教师座谈时,我请他们谈谈对学校文化的理解。不料教师们说:“校长的理念高大上,但我们水平低,不太懂!”也有的教师说:“这是校长的办学主张,与我们一线教师关系不大,我不太清楚!米乐m6”尽管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整理、融合、创造、确立和实施等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文化,而不等同于校长的思想。很多校长注重办学理念的凝练和提出,而忽视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践行,造成文化育人的层级落差。

  知行剥离。在参加一次学校评估活动时,我深入几所学校进行现场调查,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普遍问题。不管是校长汇报、干部座谈还是教师座谈,尽管他们能流畅地说出学校文化的内容,但谈及自身如何运用学校文化来开展教育教学时,就说不清楚了,甚至还会出现与说法、做法相悖的情况。也就是说,这里的学校文化仅仅是校长用于讲话发言、汇报工作、撰写论文、迎接检查等的标签或说辞,而没有作为指导思想、决策依据和教育内容。这就表明他们对学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解不到位,与实践及行为未关联,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学校文化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但并不是天然地发挥预期的作用。“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学校管理上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文化育人亦是如此,要防范和化解“浮”的问题。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没有传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是传承的体现和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才能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文化的提出,往往经历了前人的反复斟酌和理性考量,一般说来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值得后人去进一步发扬。新任校长要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接续发力,而不要盲目地标榜自己或求新求异,切忌因“新官不理旧账”而出现文化断层。学校要有一以贯之的底气和定力,才能避免因狭隘和短视而抛弃优秀文化所带来的文化断裂和思想混乱。当然,学校文化有着历史局限性、学理深刻性、内容丰富性和时代发展性等特点,需要与时俱进和丰富完善,但这不是完全抛弃和置之不理的理由。

  石室中学的校训“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既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又是扎实而具体的办学信条,历任校长都坚定不移、不遗余力地传承至今米乐m6。

  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有流动性,如果不加以多种形式的宣示和释义,就容易淡化和遗忘。学校文化显性宣示的方式很多,如利用官网、微信等现代媒体对外宣传,利用文化石、橱窗、展板、墙画、校史馆、画册、智慧班牌等宣传阵地持续宣讲,利用升旗仪式、集会呼号、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家长会等校园活动来直接告知等。学校文化隐性宣示的方式也很多,如干部和教师的言行示范,如与学校文化匹配的管理制度和决策思维,如校园活动,如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等等。学校应充分发挥每一块砖、每一面墙米乐m6、每一个角落的育人功能,打造和营造立体的育人环境。

  石室中学的前身可追溯至西汉汉景帝时代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石室精舍”,有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学校将其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师生在学校行走就如同身处博物馆中,可谓处处是景、处处是教育。在学校“子云亭”里,镌刻有“石室云霞思古梦,锦江风雨读书灯”的对联。在“锦水文风”文化景观的亭柱上,镌刻着郭沫若为好友李一氓题写的“国有干城扶赤帜,民之喉舌发黄钟”联语。学校将石室沿革碑、石室讲经雕塑、沫若园、文翁塑像、翰墨石室米乐m6、诗歌大道等20余处文化景点,运用AI技术进行导览讲解。新生入学教育时,学校就开展体验感极强的“石室印象”打卡活动,米乐m6为石室新人种下文脉火种。

  文化育人中的层级落差和知行剥离等问题,除了与教师对学校文化理解不到位、认同不强烈有关,还与教师缺乏将精神层面的文化与行动层面的实践相关联的经验和能力有关。为此,校长要基于教育现场展开专业对话,给教师搭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和贯通的桥梁。“教育现场”泛指教师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场域,具有情境性、即时性、实践性、具身性等特点,既是教师的生命所在,也是教师学习的最佳场所。所谓“专业对话”,是指教育者规范化、结构化地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展开集体反思和理性对话的过程。对话时,双方在寻找“理论在实践上的落脚点”和“实践在理论上的支撑点”的双向互动中,增强对文化和理论的深度理解和实践关联。

  除此之外,还要将学校文化融入课程和校园活动。教育本身就是文化生产与创造、保存与传承、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关键手段。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是学校的育人蓝图,具有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立足课程与课堂推进文化育人,要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个渠道入手。从方式上,既可以渗透融合,挖掘课程中已有内容或适切补充学校文化素材,也可以开展集中教育,开发学校文化的主题课程。

  青少年学子朝气蓬勃、生性好动、主体意识强,富有探究精神和创造欲望,不喜欢枯燥抽象、形式单一的说教式教育,而喜欢在实践和活动中体验式学习、沉浸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开发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参与性强、体验性深的校园活动,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首先,校园活动要与学校文化相匹配,突出思想积极、高雅向上、生动活泼。其次,校园活动要彰显学校文化元素,如用学校文创产品做奖品、以学校基色布置会场等。最后,学校还可以开发彰显学校历史与文化的主题活动,如校歌比赛、校史征文、校服设计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004101号    粤公网安备 冀ICP备20004101号   Copyright © 2012-2024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电话:020-88889999
网站地图